• 解词
fēng bó

封驳词的含义

封驳词解释

封驳

  • 拼音:fēng bó
  • 注音:ㄈㄥ ㄅㄛˊ

封驳词语解释

fēng bó

封驳

【见“封驳”。】

封驳引文解释

fēng bó

封驳

【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哀帝 益封 董贤丞相 王嘉 “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 东汉•明帝 时 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五代 废。 宋•太宗 时复 唐•旧制。 明•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 清 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参阅《唐六典·门下省》。参见“封还”。引唐•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宋•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盖以中书出詔令,门下掌封駮,日有争论纷紜不决,故使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明•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唐•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驳》:“明 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

封驳词语网络解释

fēng bó

封驳

【封驳,读音fēng bó,汉语词语,意为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汉代封还诏书之事多有,然无封驳之名,亦无专官执掌。出处是《元史 · 世祖二》。 】

封驳分字的字义

封的解释

  • 拼音:fēng
  • 笔画: 9
  • 部首:
  • 字义: 1.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 如 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2.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 如 信封。赏封。 3.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 如 封侯。封君(领有封地的贵族)。封邑。封拜(拜官授爵)。封典。封建。 4. 疆界。 如 封疆。封域。封界。 5. 限制。 如 故步自封。 6. 帝王筑坛祭天。 如 封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7.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 如 一封信。 8. 姓。
  • 驳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 7
    • 部首:
  • 字义: 1.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 如 批驳。驳斥。驳倒(dǎo )。反驳。驳论。驳议。 2.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 如 斑驳。驳杂。 3.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 如 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 封驳,拼音是:fēngbó。。意思是:①.封驳见“封驳”。。

    测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