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词
niú ěr

牛耳词的含义

牛耳词解释

牛耳

  • 拼音:niú ěr
  • 注音:ㄋㄧㄡˊ ㄦˇ
  • 近义词:盟主

牛耳词语解释

niú ěr

牛耳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牛耳引文解释

niú ěr

牛耳

【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参见“牛耳" 执牛耳”。引《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宋•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清•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 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蒋同超 《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 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

牛耳词语国语词典解释

niú ěr

牛耳

【 牛耳朵。引《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引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近盟主】

牛耳词语网络解释

niú ěr

牛耳

【牛耳 : niú ěr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

牛耳分字的字义

牛的解释

  • 拼音:niú
  • 笔画: 4
  • 部首:
  • 字义: 1.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如 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 星名,二十八宿之。 如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 喻固执或骄傲。 如 牛气。 4. 姓。
  • 耳的解释

    • 拼音:ěr
    • 笔画: 6
    • 部首:
  • 字义: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 如 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 如 木耳。银耳。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 如 耳房。鼎耳。 4. 听说。 如 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 如 想当然耳。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 如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 牛耳,拼音是:niúěr。。意思是:①.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测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