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词
wǔ sè qí

五色旗

  • 拼音:wǔ sè qí
  • 注音:ㄨˇ ㄙㄜˋ ㄑㄧˊ

五色旗词语解释

wǔ sè qí

五色旗

【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因民国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五色旗引文解释

wǔ sè qí

五色旗

【 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 中华民国 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引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因 民国 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引鲁迅 《而已集·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鲁迅 《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更何况这位 常燕生 先生满身五色旗气味。”】

五色旗词语网络解释

wǔ sè qí

五色旗

【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也有说法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同时也代表仁、义、礼、智、信五德;还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1928年12月29日国民政府北伐后完全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 】

五色旗分字的字义

五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 4
  • 部首:
  • 字义: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色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 6
    • 部首:
  • 字义: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 如 颜色。色彩。色相(xiàng )。色调(diào )。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 如 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3. 情景,景象。 如 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4. 种类。 如 各色用品。 5. 品质,质量。 如 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6. 妇女美貌。 如 姿色。色艺。 7. 情欲。 如 色情。好(hào)色。
  • 旗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14
    • 部首:
  • 字义: 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 如 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 如 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 五色旗

    五色旗,拼音是:wǔsèqí。。意思是:①.五色旗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中华民国的国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组成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因民国初年由北洋军阀控制政权故亦用以代指北洋军阀的统治,或借指北洋军阀。。

    测算工具

    热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