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比词的含义
朋比词解释
朋比
- 拼音:péng bǐ
- 注音:ㄆㄥˊ ㄅㄧˇ
朋比词语解释
朋比
【阿附;勾结。结成私党。】
朋比引文解释
朋比
【
阿附;勾结。引《新唐书·选举志上》:“向闻 杨虞卿 兄弟朋比贵势妨平进之路。”《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按 詵 受国厚恩列在近戚,而朋比匪人志趋如此,原情议罪,实不容诛。”章炳麟 《五无论》:“及设议院而选充议士者,大氐出于豪家名为人民代表,其实依附政党与官吏相朋比挟持门户之见则所计不在民生利病惟便于私党之为。”结成私党。引《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明史·张璁传》:“帝果疑诸臣朋比,乃命 璁 署都察院……覆讞,尽反其狱,倾诸异己者。”《清史稿·高宗纪一》:“任兰枝 及太常寺卿 陶正靖 坐朋比下部严议。”吴晗 《论“五四”》:“有 建炎 时代 汪伯彦、黄潜善 的朋比乱政主和误国,才引起太学生 陈东、欧阳彻 的上书言事。”】
朋比词语国语词典解释
朋比
【
指一群人彼此勾结集党营私。参见「朋党比周」条。例如:「朋比为奸」。】
朋比词语网络解释
朋比
【融水壮族乐器朋比——融水县大浪乡桐里村桐楼屯居住着115户500多人口全部是壮族。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制作和吹奏壮族乐器“朋比”的传统习俗。据该村“朋比”老艺人韦廷彩(1934年元月生)介绍桐楼屯全都姓韦,他们的祖先是明末清初时期从广西庆远县(宜山)迁徙过来的在此已经居住了十四代人。清朝时期他们的祖先也是吹芦笙的,吹的是“壮族调”,与苗族芦笙调不同。由于每年制作芦笙都要请贵州的师傅花费较大后来改吹“朋比”,以清末民国时期最为盛行。解放后“朋比”一直延续下来。上个世纪70年代大浪乡90%的壮村都有“朋比”队。1994年有泰国人寻遍广西最后到此发现整个广西只有这里有“朋比”而且竟与他们泰国的“朋比”相同于是认为双方是同祖同宗的十分兴奋。目前大浪乡其他村屯的“朋比”均已消失只有桐里村还保留了这一古老乐器。 】
朋比分字的字义
朋的解释
朋
- 拼音:péng
- 笔画: 8
- 部首: 月
比的解释
比
- 拼音:bǐ
- 笔画: 4
- 部首: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