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词
fú là

伏腊词的含义

伏腊词解释

伏腊

  • 拼音:fú là
  • 注音:ㄈㄨˊ ㄌㄚˋ

伏腊词语解释

fú là

伏腊

【亦作“伏臈”。
  • 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 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 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伏腊引文解释

    fú là

    伏腊

    【 亦作“伏臈”。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引《史记·留侯世家》:“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明•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引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清•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引唐•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宋•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伏腊词语国语词典解释

    fú là

    伏腊

    【 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引《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引《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文选·潘岳·闲居赋》:「牧羊酤酪,以供伏腊之费。」】

    伏腊词语网络解释

    fú là

    伏腊

    【伏腊,汉语词语,读音是fú là, 亦作“ 伏臈 ”,一指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一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也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伏腊分字的字义

    伏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 6
    • 部首:
  • 字义: 1. 趴,脸向下,体前屈。 如 伏卧。伏案读书。 2. 低下去。 如 此起彼伏。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 如 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 如 降伏。降龙伏虎。 5. 隐藏。 如 伏兵。埋伏。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 如 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7. 姓。
  • 腊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 12
    • 部首:
  • 字义: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 如 腊肉。腊鱼。腊味。 3. 姓。 腊 xī 1. 干肉。 如 “噬腊肉,遇毒。” 2. 晾干。 如 “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3. 皮肤皴皱。
  • 伏腊,拼音是:fúlà。。意思是:①.伏腊亦作“伏臈”。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测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