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词
cān yì

参议词的含义

参议词解释

参议

  • 拼音:cān yì
  • 注音:ㄘㄢ ㄧˋ
  • 近义词:商讨咨议

参议词语解释

cān yì

参议

【参与谋议。
  • 官名。金军中、元明中书省属官明布政司、通政司,清各部,民国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 参议引文解释

    cān yì

    参议

    【 参与谋议。引《后汉书·班固传下》:“永元 初大将军 竇宪 出征 匈奴以 固 为中护军,与参议。”《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 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於己,臺司机务, 希烈 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清•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和珅 ﹞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法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官名。 金•军中、 元•明 中书省属官 明•布政司、通政司, 清•各部, 民国 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引《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蒙古 取 金潞州元帅右监军 纳哈塔布拉图 参议官 王良臣 死之。”】

    参议词语国语词典解释

    cān yì

    参议

    【 参与谋议。引《后汉书·卷四〇·班彪传下》:「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宋史·卷一二·仁宗本纪四》:「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近咨议职官名。元朝中书省、明朝布政使司和通政使司、清朝各部及民初高级军事机关都设参议。今总统府、行政院、台湾省政府等都设参议多为迁调资深人员或位置闲散人才而设备咨询、顾问之用有时亦襄助处理实务。】

    参议词语网络解释

    cān yì

    参议

    【官名,最早在明初中书省出现参议府有参议官,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后废。其后至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统治时期皆有不同含义。 】

    参议分字的字义

    参的解释

    • 拼音:cān
    • 笔画: 8
    • 部首:
  • 字义: 1. 加入在内。 如 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 2. 相间,夹杂。 如 参杂。参半。 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 如 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 4. 探究,领悟。 如 参悟。参透。参破。参禅。 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 如 参见。参拜。 6. 弹劾,向皇帝告状。 如 参奏。参劾。参革。 参 shēn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如 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2. 中药名。 如 人参。党参。 参 cēn 1. 〔~差(cī)〕长短不齐,如“~~不齐”、“~~错落”。 参 sān 1. 同“叁”,三的大写。
  • 议的解释

    • 拼音:
    • 笔画: 5
    • 部首:
  • 字义: 1. 意见,言论。 如 议论。提议。建议。 2. 讨论,商量。 如 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 如 非议。恐招物议。 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 如 奏议。驳议。
  • 参议,拼音是:cānyì。。意思是:①.参议参与谋议。官名。金军中、元明中书省属官明布政司、通政司,清各部,民国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

    测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