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议词的含义
驳议词解释
驳议
- 拼音:bó yì
- 注音:ㄅㄛˊ ㄧˋ
驳议词语解释
驳议
【对别人主张、建议进行辩驳(多指书面的)英correct;驳斥别人时提出的意见(多指书面的)例祖冲之勇敢地进行了辩论写出了一篇非常有名的驳议指《辩戴法兴难新历》 臣属向皇帝上书的一种多指在书中驳斥别人的意见。如:柳宗元的《驳复仇议》】
驳议引文解释
驳议
【
亦作“駮议”。古时臣属向皇帝上书的名称之一。就他人所论而予以辩驳。引汉•蔡邕 《独断》卷上:“凡羣臣上书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臺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驳议。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戇议异。”《后汉书·应劭传》:“又集駮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迄至 有汉始立驳议……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后臺省駮议恐隳县官法遂寝其行。”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汉 定礼仪书亦四品:章有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别有谢恩,有封事,有让表有驳议。”犹异议。引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到 范墓 去粜没有好处’同伴间也提出了驳议。”】
驳议词语国语词典解释
驳议
【
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也作「駮议」。引《东观汉记·卷一七·宋均传》:「数纳策谋每驳议,未尝不合上意。」《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
驳议词语网络解释
驳议
【驳议,读作boyi,汉语词语,意指辩驳纠正他人的议论。 】
驳议分字的字义
驳的解释
驳
- 拼音:bó
- 笔画: 7
- 部首: 马
议的解释
议
- 拼音:yì
- 笔画: 5
- 部首: 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