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běi shǐ
南北史
- 拼音:nán běi shǐ
- 注音:ㄋㄢˊ ㄅㄟˇ ㄕˇ
南北史词语解释
nán běi shǐ
南北史
【《南史》与《北史》的合称。系唐·李延寿增删裁并宋、齐、梁、陈、北齐、魏、周、隋八书而成,较旧史为简净。】
南北史引文解释
nán běi shǐ
南北史
【
《南史》与《北史》的合称。系 唐•李延寿 增删裁并 宋、齐、梁、陈、北齐、魏、周、隋 八书而成较旧史为简净。 《南史》八十卷记 南朝 宋、齐、梁、陈 四代历史。 《北史》一百卷记 北朝 自 北魏 到 隋 的历史。引唐•刘知几 《史通·六家》:“显庆 中符璽郎 陇西 李延寿 抄撮近代诸史,南起自 宋•终於 陈,北始自 魏 卒於 隋,合一百八十篇,号曰《南北史》。”】
南北史词语网络解释
nán běi shǐ
南北史
【《南北史》是2010年中经录音录像中心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炜斌。 】
南北史分字的字义
南的解释
字义: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 如 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南 nā 1.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北的解释
字义: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 如 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 如 败北。 北 bèi 1. 古同“背”,违背,违反。
史的解释
字义: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 如 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如 太史。内史。 3. 古代官职。 如 刺史。御史。 4. 姓。